□文/王建波
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大重要书法展赛上,有一个年轻的名字屡屡出现在众人面前。作为一名年轻的书家,他以令人不暇之势,迅捷的捧走着一个又一个桂冠,不张扬,不骄躁,不言不语,只留下一串耀眼的成绩。他就是吴刚。
吴刚实为一奇人,自幼莫名喜爱练字,别人喜爱练字都不及他,因为他从小学时便在石头上刻字,在墓碑上刻字。后大学主攻美术,精研中国画,早早就拿了个河南省美协会员的证书。再后来,无意间在书法展赛投了个稿,竟然阴差阳错拿了个第一名。至此摸着门道,连着一口气投了十个全国书法展览,结果就拿了八个一等奖和两个最高奖,奖金据说挣了二十来万,真是拿奖拿到手软!要知道这都是万中取一的重要展赛啊,这吴刚,直如当年关公一眨眼功夫就于千军万马中取了敌军上将首级般轻松自在,不得不让人拍手称奇。
吴刚书画印俱佳,这已众所周知。画与印暂且不表,我们先谈谈他的书法。
吴刚深研篆隶,精于小楷,兼善行草。他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再视碑帖,重解传统,其书风孤傲不羁,崇古纳逸,气息灵巧,格调高古。
先说楷书。吴刚以小楷著称,其小楷堪称一绝,书风取法多元,以钟繇《宣示表》,王献之《玉版十三行》、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历代法帖为根基。为了突出个性,他创造性的揉合进一些篆隶之笔法,并在解体上加入一些章草意味,使线条更加富于变化。在整体章法布局上,他不拘成规,大胆设想,善于制造矛盾,并让字与字、行与行、列与列、头与尾之间整体既错落有致,又和谐统一,最后,篇与篇之间变化多端,遥相呼应,具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无论是结字,造型,还是章法谋局,都显得无比神秘,高古,引人入胜。
再说篆隶。吴刚篆书从甲骨文入手,取法委婉型书风,在点画线条上,突破一板一眼的桎梏,借鉴行书笔意,重视点画粗细长短的形状变化,并突出枯润浓淡的墨色对比,让创作时的真情实感随着线条的律动加以体现,在朴素自然的同时,让线条变得生动活泼,呈现出环肥燕瘦,婀娜多姿,绚丽多彩的艺术风貌。在结体造型方面,他让通常严肃古板的甲骨文造型变得灵动起来,建立起具有丰富对比性的构成关系,让造型富于变化,更具想象力。通过在造型和线条方面的创新,让甲骨文的形体也能够有较大的可塑性,表现出一种恬淡质朴,古雅蕴藉的艺术境界。
吴刚的隶书风格基本定位于《石门颂》之线条,结合《五凤》、《莱子候》等字形结构,采纳金文《鲁生鼎》、《散氏盘》等章法安排。整体风格上追求线条灵动自然,结体古朴率真,通篇舒展开阔,不拘格套,有行无列,有列无行,上下左右,偃蹇连蜷,参差避让,错落有致,希望营造一种随意所致,信笔拈来,漫不经心,天真烂漫的艺术境界。
最后说行草书。吴刚一直以颜为宗。一篇《祭侄文稿》,临习千遍。颜体的灵动,多变,潇洒,性情,构成了吴刚书法的灵魂。这在吴刚的行草方面体现的淋漓尽致。观吴刚的行草书,神采飞动,姿态横生,所有的竭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以圆健笔法,有若流转之篆书。自首至尾,虽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顿初始,黑灰浓枯,多所变化,一气贯通。书之兴处,心手两忘,妙不可言。
吴刚天性稚拙,不善言辞,独痴书画篆刻。他对书法,对艺术,有着深刻而独特的理解。作为一名年轻的书家,他对艺术的叩问,膜拜,从未间断,辛勤的耕耘在艺术的田野上,使其取得了一些成就。他已经触摸到了艺术的真谛,假以时日,未来必将走的更远!